「想豐富財庫,必先充實智庫。」
在前陣子吵得火熱的「讀書無用論」觀點爭辯中,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讀書有什麼用?拿了文憑有什麼用?讀這個科系出了社會又不一定會走這條路?
學這麼多東西,舉凡國英數歷地公、生物地科物理化學。學這些在生活中又不一定全都用得上,到底讀這麼多書要幹什麼?
尤其在我高中時期,腦海中充斥著這個思想,認為既然讀書無用,我幹嘛要認真讀書。
那時的自己,跟現在很多還在就學階段的學生一樣,找不到學習對於自我的意義是什麼?
每天花2/3的時間在學習上(學校上課+下課補習),讀得要死要活,只因聽信家長滿口的「讀書讀得好,將來出路一定好」,而後發現念到博士的人卻在路邊賣雞排,整個覺得受騙至深,到頭來原來只不過是為了滿足長輩們的虛榮玻璃心?
而如今,漸漸地,我卻有完全不同的認知與體悟~~
隨著時間進展,面臨到了專長需發揮的時刻、能力被考核的時刻、思維被挑戰的時刻,才發覺讀書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,是工作能力、人格塑造的根蒂。
但為何還有讀書無用的論點?所以讀書很重要囉?
本篇我將分兩個層面解釋這兩個問題,從現在台灣社會的教育制度以及正確的學習心態來說明,但我並非教育研究學者或是學霸,單純以過來人的心得來與各位分享,重要的還是你個人的思考邏輯判斷。
一、教育制度
「框架填鴨式的教育制度 扼殺了真正的學習」
台灣的教育體制真的是很糟糕,相信也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,你也聽過不少了。
那些我們熟悉的學科,被所謂的"標準答案"所綑綁,失去原本的色彩與生命力,不僅失了真也斷送了學生們練習思考的機會。
反觀國外的教育觀念,真的多了許多彈性的空間,真正有價值有幫助的課題,很多是沒有標準答案,甚至是沒有答案的,只有靠自己不斷去尋求、去討論、去思考、去激發,這些東西到頭來才會是自己的。
但是這樣的台灣教育,只會造就出三種狀況…
1.依舊會認真讀書得到好成績,但同時清楚知道自己專長,做其他努力的人。
雖然待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之下,不過思維並未就此被影響,反而同時認清自我的興趣與長處,配合社會步調也同時發展自身能力。
2.認真讀書有不錯成績,但沒明確目標隨波逐流,一生平庸卻也碌碌無為的人。
待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之下,思維隨波逐流,看不清目標與方向、人云亦云,人生忙到最後餓不死卻也活得不夠精彩。
3.不認真讀書沒有好成績,整天玩耍混吃等死,最後生活淒苦一無是處的人。
因為不愛讀書,或是覺得死讀書沒有意義而放棄了一切學習機會的人。最後發現跟不上社會變遷,被社會淘汰。
當然世上不可能只單單區分成這三類人,排除例外狀況,也只不過是程度深淺以及偏多偏少的問題而已。
如何跳脫台灣這樣陳腐的失敗教育,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且願意實際付出行動並堅持下去的事物,才是最為重要的。
「家長舊式教育的觀念 扼殺了真正的潛質」
不少長輩從小就希望孩子是明星高中、明星大學,出了社會最好是從醫,或是律師等傳統社經地位較高的職業。
但他們這樣子一昧要求孩子,反而是阻礙孩子摸索自身專長的機會、扼殺了真正的潛質!
就像你不會叫周杰倫去當醫生一樣;假如周杰倫媽媽葉惠美從小不管杰倫的天賦,硬要逼他走其他路,就不會有現在的音樂才子了。
想要孩子符合社會認同與名譽較高的職業,讓孩子未來最好能夠名利雙收、大富大貴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,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心願。
但是唯有適性發展,讓孩子去學習、發展自身的興趣與專才,才是正向的思維。
千萬別搞得畫虎不成反類犬,父母期望落空,孩子在過程中與結果上也被逼得不開心又痛苦。
二、正確的學習心態
「讀書的根本:「學會處理事情的能力。」」
你問我,學習一堆教科書上的東西有什麼用?
我回答你,沒有什麼用。如上所述,台灣教育著重的不是思考邏輯能力,但我們讀書最重要的其實就是「思考與邏輯能力」。
怎麼說呢?
各類學科除了一些基礎的知識須認知以外,重點是這個學科背後的邏輯。舉例數理邏輯能力、語文邏輯能力、統整分析能力、系統組織力等等。
如果你只是單純死背死記標準答案,不去思考各類學科背後的「為什麼?」,那麼你就是死讀書。
衡量死不死讀書不在於考試得分的高低,而在於你是否學以致用、融會貫通,將這些知識的邏輯內化成自己的東西,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。
所以讀書最重要的,不是理論,而是如何將這套邏輯思維去和實務做結合,達到最有效果的運用,累積處理事情的能力與專業度。
這才是出了社會工作之後,派得上用場的東西…
「書不是一直讀就有用,但你都不讀書,一定沒有用。」
所以理論就不重要囉?
錯,當然有用!你連在該領域最基本的知識背景、規則、項目、範例都不知道,你談何應用?
你不喜歡讀教科書沒關係,但課外讀物也是可以涉獵的,各類報章雜誌與書籍都是一種學習,都是可以訓練自己的腦袋、充實智慧。
舉一個例子:
71年次
鄭博任,國中研究「機器人原理書」,卻慘遭導師甩巴掌、罵敗類,因為,他成績很爛,老師認為他沒資格看課外書。一路被羞辱、輕視的他,如今竟從台大博士班畢業,甚至連德國公司都特地來挖角,開出3百萬年薪,請他做亞太區副總。
從這例子我們知道,學習不只有一種管道,你願不願意去深入鑽研、努力、堅持,那才是至關最重要的事務。
「想豐富財庫,必先充實智庫。」
好的學習固然重要,什麼環境固然也會造就出怎樣的素質;就算你沒有閱書無數,至少你也要閱歷天下,多多增廣見聞。
所以別再找不到人生方向,或是逼你的孩子去走你想他們走的路,而不是他們自己想走的路。
試著用良好的溝通與互動,幫助孩子或是讓孩子懂得去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。
對於自己,盡早了解自己內心的渴望,充實所需的技能與知識,追尋自己的夢想,同時無畏地堅持下去,把握機會。
要追夢,就好好地充實智庫,才有機會自然而然的累積與豐富財庫。
老話一句: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」共勉之。
0 留言